夏日绝句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 夏日绝句的表达什么? 夏日绝句这首诗是什么意思《夏日绝句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全诗以凝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,表达了多重想法内涵:一、主题想法:生死观与家国情怀生死价格取向 诗的前两句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直抒胸臆,提出人生的终极追求:活着应成为人中豪杰,建功立业;即便死去,也要做鬼中英雄,保持气节。这种生死观融合了传统忠义灵魂与个人气节,展现出对生活意义的崇高定位。 李清照借司马迁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”的生死观,强调“与其苟且偷生,不如为国捐躯”的凛然态度。借古讽今的悲愤 后两句“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”以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,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行径。项羽宁死不屈的气节,与南宋朝廷南逃的懦弱形成鲜明对比,暗含对丈夫赵明诚临阵脱逃的失望,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忧愤。二、艺术手法:凝练与对比用典与意象选择 诗中连用“人杰”“鬼雄”“项羽”三个典故,增强历史厚重感。“人杰”源自汉高祖刘邦对张良、萧何、韩信的赞誉,“鬼雄”化用屈原《国殇》的意象,项羽则象征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。 项羽的“不肯过江东”与南宋统治者的“仓皇南渡”形成强烈反差,深化讽刺效果。语言特色 全诗仅20字,却字字铿锵有力,如“生”“死”“思”“不肯”等词,直击人心,展现出李清照作为婉约派词人罕见的雄浑笔力。 前两句以议论开篇,后两句转用历史典故,结构紧凑,情感递进。三、创作背景与个人情感历史背景:1127年“靖康之变”后,金兵入侵中原,北宋灭亡,南宋朝廷南逃。李清照随夫赵明诚流亡途中,目睹家国破碎与丈夫的懦弱,悲愤交加。 个人经历:赵明诚任建康知府时临阵脱逃,李清照深感耻辱,途经乌江时触景生情,借项羽自刎之事抒怀。四、影响与评价后世影响:诗中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成为成语,激励仁人志士追求气节与担当,被誉为“振聋发聩的爱国主义宣言”。 文学地位:此诗突破李清照婉约词风,展现其诗作中慷慨激昂的一面,被赞为“压倒须眉”的千古绝唱。《夏日绝句》通过生死观的宣言和历史典故的化用,既表达了对英雄气节的崇敬,又鞭挞了南宋统治者的懦弱,兼具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,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爱国主题的典范之作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