镁是由什么构成的? 镁是有什么构成的
镁的构成可从原子结构和金属晶体结构两个层面解析:
一、原子构成
-
原子核与电子排布
镁的原子核由12个质子和12个中子(常见同位素)构成,核外电子排布为\[Ne\]3s2,即第三能级的s轨道填充2个电子,呈现+2的稳定氧化态。- 原子结构*:核外电子层分布为K层2个、L层8个、M层2个。
-
同位素
天然界中存在三种稳定同位素:2?Mg(78.6%)、2?Mg(10.11%)和2?Mg(11.2%)。
二、金属晶体结构
-
金属键联结
金属镁通过金属键形成晶体结构,由Mg2?离子与自在电子构成:- Mg2?离子:由原子核(12质子+12中子)及核内层10个电子(K层和L层)组成。
- 自在电子:最外层的2个电子脱离原子核束缚,在晶体中自在移动,赋予镁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。
-
晶胞堆积方式
镁金属采用六方最密堆积(A3型或镁型),堆积顺序为…ABAB…,每个原子周围有12个相邻原子,配位数为12,密度为1.74 g/cm3。
三、物理与化学性质关联
-
轻质与延展性
镁的密度仅为铝的2/3、钢的2/9,自在电子的流动性使其易于塑性变形,适合制造轻质合金(如航空航天材料)。 -
化学活性
Mg2?的高还原性(标准电极电势-2.37V)使镁易与氧气、水、酸等反应,例如:- 与非金属反应:3Mg + N? → Mg?N?(高温下生成*)
- 与酸反应:Mg + 2H? → Mg2? + H?↑(剧烈释放氢气)
四、天然存在形式
镁在地壳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,主要矿物包括:
- 菱镁矿(MgCO?)、白云石(CaMg(CO?)?)、光卤石(KCl·MgCl?·6H?O)。
海水中也含有大量镁离子(约0.13%),通过电解或热还原法可提取金属镁。
镁由Mg2?离子与自在电子通过金属键结合构成,其原子结构特征与六方最密堆积的晶体结构共同决定了轻质、导电、高化学活性等特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