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文《丑石》:作者简介与作品赏析
1、贾平凹,1952年出生于陕西丹凤,是中国当代文学界一颗璀璨的明星,原名贾平娃,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刻的民族情感著称,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,曾任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、《长安》杂志编辑,西安市文联创研室主任、文联主席等职,现供职于西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。
2、贾平凹的散文《丑石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,揭示了大众看待事物的局限性,文中,一块被村人视为“丑石”的普通石头,在贾平凹的笔下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美,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美的独特领会,更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索。
3、《丑石》与贾平凹的另一篇散文《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》共同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魅力。《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》以书信体形式,通过孩子们赏月的故事,描绘了月亮的盈亏变化,以及孩子们对月宫中嫦娥的好奇和想象。
4、《丑石》这篇散文以一块被村里人称为丑石的普通石头为叙述对象,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,先写了奶奶的厌烦、伯父的不屑、孩子们的嫌弃,种种态度写得细腻诚实,这种写法使得文章在揭示丑石之美的同时,也展现了大众对美的误解和偏见。
5、《丑石》作为贾平凹散文的精品,短小精悍,寓意深刻,文章以自家门前的丑石为叙述对象,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和丑陋,而后又赞扬了丑石的美,这种“先抑后扬”的写法,使得文章更具感染力。
《丑石》赏析
1、贾平凹通过《丑石》这篇散文,呼吁大众跳出单一视角,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,从而更好地领会和欣赏全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。
2、丑石的赏析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,如:丑石的外在特征、大众对待丑石的态度、丑石的经历、丑石的内在价格等。
3、在品读丑石之丑的语句中,学生体会到作者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丑石的无用,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丑石的丑陋,在感悟到丑石美到极处之后,老师划重点:这种先写丑石之丑,后赞扬丑石之美的写法叫“先抑后扬”。
4、丑石是丑与美的结合体,无知的人只看到它的丑,却没有或者说没有能力去发掘它潜在的美,这是很可悲的。
贾平凹作品赏析
贾平凹的《走三边》描绘了陕北风土人情,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三边地区的天然风光、民俗风情以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,他的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含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蕴,对民族风格的追求贯穿始终。
贾平凹的散文里充满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反思,他用独特的笔调描绘了故乡商州,让这个地方成为了民族心理和文化的象征,他从古老传统中汲取聪明,开创了“禅思美文”文体,让传统文明在现代散文中焕发光彩,带着深深的人生和宿命思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