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亮的别称和雅称在中国文化中极为丰富,主要源于神话传说、天然形态、光影特质及文人想象。下面内容是体系分类整理:
一、神话传说类
1. 嫦娥玉兔系列
蟾宫/玉蟾:传说月中有蟾蜍(《淮南子》),如李白“蟾蜍蚀圆影”()。
兔魄/玄兔:月中有玉兔捣药,如白居易“照他几许人肠断,玉兔银蟾远不知”()。
素娥/姮娥:嫦娥代称,如王安石“咫尺淹留可奈何,物品虚共一姮娥”()。
2. 蟾宫桂树系列
桂轮/桂魄:吴刚伐桂传说,如苏轼“桂魄飞来,光射处,冷浸一天秋碧”()。
桂宫/丹桂:如曹松“遥遥望丹桂,心绪更纷纷”()。
3. 月神系列
望舒:为月驾车之神(屈原《离骚》),如“前望舒使先驱兮”()。
纤阿:御月女神(《史记》),如“纤阿为御”()。
二、天然形态类
1. 圆月系列
玉盘/冰轮:状如圆盘,如苏轼“银汉无声转玉盘”()、陆游“冰轮了无辙”()。
金镜/玉鉴:喻月光明澈,如晁补之“碧海飞金镜”()。
2. 弦月系列
玉弓/半轮:弯月如弓,如李贺“晓月当帘挂玉弓”()、杜甫“虾蟆动半轮”()。
银钩/玉帘钩:新月如钩,如柳永“玉钩遥挂”()。
3. 新月系列
初魄/朏魄:农历初三的月亮(梅尧臣诗),如“上弦如半璧,初魄似蛾眉”()。
三、光影特性类
1. 清冷质感系列
冰魄/寒璧:突出月色清寒,如陆游“珠树挂寒璧”()、刘子翚“手抉蟇颐取冰魄”()。
清辉/夜光:如张九龄“灭烛怜光满”()。
2. 光影意象系列
金波/千里烛:月光如水流淌,如辛弃疾“一轮秋影转金波”()、陶谷“千里烛”()。
碧华/瑶轮:皎洁华美,如李贺“碧华上迢迢”()。
四、阴阳哲学类
1. 太阴系列
阴精/玄度:与太阳相对(《云笈七签》),如“月者地之魄”()。
地魄:喻月为大地精魂,如黄景仁“河山收地魄”()。
2. 魂魄系列
霜魄/莹魄:月光如魂魄澄澈,如常建“莹魄澄玉虚”()。
五、其他雅称
婵娟:最广为人知,苏轼“千里共婵娟”()。
玉壶:喻纯净,如王昌龄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()。
广寒/清虚:月宫名(柳宗元《龙城录》),如“广寒清虚之府”()。
> 文化意义:这些别称不仅体现古人对天然之美的捕捉(如“冰轮”状其形、“金波”绘其光),更承载了神话信念(蟾兔、桂树)、哲学思辨(阴阳平衡)和情感寄托(婵娟喻相思)。据统计,月亮雅称逾百种,部分源于词汇组合(如“玉+轮”“冰+魄”),可见汉语的创新力。
如需完整列表或诗词例证,可进一步查阅来源。